2017年8月16日 星期三

與林全院長談電網韌度


本文發表於風傳媒 :與林全院長談電網韌度

討論電網議題前,宜先澄清近日政府的一個誤導。

經濟部長為推缷未重啟核一、二廠機組,導致上週連續數日供電不足亮起紅燈的責任,一再重申供電不足不是缺電,而是輸電出了問題。

供電到用戶有兩個關卡會出問題,一個是電廠,一個就是輸配電系統。一般用戶管不了什麼關卡出了問題,只問為何停電。台電將備用容量設於15%,也不是單單考慮電廠是否正常供電同時也要考慮輸配電系統是否故障

其實答案也很簡單,試問若核一、二廠重啟,即使和平電廠電塔倒塌,上週是否會亮紅燈?如果不會就表示因為未啟核一、二廠導致備用容量不足,才造成供電不足,怎麼能狡辯上週供電不足不是因為缺電呢?

以一黨之私(堅持反核黨網)置全國於供電險境,正是蔡政府上週處理供電危機為全國人民看破手腳,最為難堪之處,決不是硬拗即可脫罪上週數十萬公務人員禁用冷氣的限電並非天災而是人禍,路人皆知人民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前兩天林全院長也搖身一變,儼然成了電力專家。要台電〝強化全台電網韌度〞。首先林全似乎不了解目前倒塌的電塔其實不是台電的鐵塔,而是民營電業和平電力公司的鐵塔。民營電業與台電簽售電和約時並不是電廠建完就沒事,也不是高壓線拉到電廠牆外就沒事通常台電會要求民營電廠自設輸電系統,將輸電線接引到台電現有之超高壓變電站。

其實二十年前開放民營電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台電自設電廠屢屢在建設輸電線遭遇瓶頸,電廠是〝點〞,輸電系統是〝線〞,建設輸電線的路權太難取得,台電束手無策。靈機一動,民間做事〝較有彈性〞。由民間電業以〝彈性手段〞說不定較易擺平地主,解決路權問題。這招果然奏效,台灣之後成立了近十家民間電業,擺脫限電窘境。

但個人與民營業者接觸得知民間業者在取得路權過程也備極艱辛。台灣地窄人稠,到處都有人家,找到一條可行的輸電路線談何容易。和平電廠位於花蓮秀林,將電引到宜蘭冬山超高壓變電站,直線路程就近50公里。要在現有路線外,增建備用鐵塔,先不談經費,再找一條可行路線困難重重。

院長真是不知民間疾苦,雲淡風輕的一句〝加強電網韌度〞,底下不知要忙翻多少人。

順便帶一句:為了〝加強電網韌度〞,台電前數年完成的〝六輸〞及〝七輸〞計劃,總預算近6000億元直逼前瞻計劃8000億元。為了廢核而要加強〝電網韌度〞,增加的經費好像又是另一筆廢核的〝隱藏成本〞。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