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式貯存大行其道”這個標題不是本人下的,這是2月份“電力雜誌”(Power)一篇文章的標題:Dry Cask
Storage Booming for Spent Nuclear Fuel。
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專業雜誌,每月出版的"Power"正是電力從業人員必讀的雜誌。該雜誌是美國出版,大多數文章自然與美國電力有關,但也有許多全球電力的新聞。電力從業人員可由閱讀該雜誌獲取許多電力相關的技術新知。
這篇文章較準確的翻譯應是“用過核燃料(SNF)乾式貯存大行其道”。何謂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用過核燃料為什麼要乾式貯存?
核電廠的原子爐每一年半要更換部分核燃料棒(1/3),將“用過”燃料棒由原子爐中取出換上“新”燃料棒。剛由原子爐中取出的用過燃料棒輻射很強,衰變熱很高,一般做法就是將其置於電廠內設計極為強固的“用過燃料池”,以水循環方式將其冷卻。在早年電廠設計時認為用過燃料棒在池中數年輻射降低後即可取出再利用"Re-process"或置於地底永久貯存,所以燃料池的容量並不很大。但沒想到避鄰效應: "Not in My Backyard, NIMBA",永久貯存地點到處碰壁,燃料池容量又滿了,目前全球已有二十個國家(美、俄、日、加等)有上百個乾式貯存場正在運轉中,證明極為安全。日本福島電廠也有用過燃料乾式貯存場,在311大地震大海嘯的衝擊下,電廠發生核災,但乾式貯存設施承受了大自然最嚴苛的考驗,安然無恙。二月份電力雜誌指出美國目前已有近2000個乾式貯存桶,分布於34州近70個貯存場,十年內將倍增,在2050年會超過10000桶,以下為該篇文章的附圖。
乾式貯存極為安全,通過日本大地震考驗即為明證,全球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正是標準做法,但在台灣就是行不通。台灣核一、核二兩廠一號及二號機用過燃料池將在明、後年分別“滿載”。台電多年前已開始規劃設立乾式貯存場,但十分不幸無法由地方政府(新北市)取得使用執照。台電迫於無奈只好將核一、二廠三年約1000束的燃料棒招國際標送往外國“再處理”。但“再處理”的核廢料除鈾、鈽外將於20年後送回台灣永久貯存,並沒有解決永久貯存問題。100億只能解決3年問題,核二廠2號機將於2023年才除役,所以在北部核電廠除役前,還要再花數百億將用過核燃料運往國外“再處理” 。考慮更長遠些,除役後三電廠六部機燃料池中的用過燃料不成也要全部送往國外“再處理”?這天文數字叫人頭皮發麻。
將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是全球趨勢,新北市政府在反核壓力下,以水土保持為由拒絕頒發核一廠乾式貯存場的運轉執照,迫使全國人民得花上百億送往國外“再處理”的大錯應立即改正。別讓台灣又淪為全球笑柄,被譏為沒有科學知識,民粹治國的冤大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