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4日 星期二

廢核並無"備援方案" –- 回應工商時報社論


411日工商時報有一篇社論:

"尋找限電與非核家園兩難局的解方"拜讀後無法苟同。


"非核家園"必然導致"限電""非核家園""不限電"並沒有什麼"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正如同"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並沒有 "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古人很明智,知道很多事無法和稀泥,要馬兒跑得快就省不得糧草。同理"不限電",就不能推動什"非核家園"政策。



該社論提及立法院在八日初審通「非核家園推動法,明示現有核一至核三不得延役,興建中的核四不得運轉條款時,也通過另一條文"責成政府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減少發展高耗能產業,增加替代性之潔淨能源,並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建構節約能源基礎建設,以逐步停止核能發電"   

社論並指出: "整體看來,立院一方面做成廢核決議 另方面也提示政府應做好全面廢核的相關配套,最後如果真要實施限電,還可怪罪是行政部門的疏失,堪稱是刀切豆腐兩面光"

社論中一方面指出籌設新火力機組要10年時間,再生能源難以彌補廢核所留下的重大電力缺口,所以"開源不易"。一方面也指出隨著國民所得提昇,對電力的依賴性更高,所以"節約用電"也難達成。

由社論看來工商時報對廢核後 "開源不易""節電困難"也心知肚明但社論最後筆鋒一轉呼籲各界擱置各自堅持,務實整理出"備援方案"時間表並希望在確保不致出現限電的前提下,務實走向非核家園的終極目標。社論前半段明白指出"非核家園""限電"無法避免,後半段又要政府提出所謂廢核後的 "備援方案",避免"限電"豈不自相矛盾?廢核後根本就沒有所謂"備援方案",限電無法避免是明擺的事實,等到限電臨頭時才"幡然悔悟",這叫不見棺材不落淚。

該社論有一結論也令人不解,社論指出:"實現非核家園不只是政治正確,無疑也是大家的期待"試問什麼叫做"政治正確"?什麼叫做"大家的期待"?二十年來反核團體對核電及核四散佈大量錯誤資訊,不少媒體也照單全收大肆報導,誤導全國百姓,使反核成為"主流民意"。短視政客們不顧國家前途,西瓜偎大邊,一面倒的反核。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正確"?這就是所謂"大家的期待"?

工商時報既然知道廢核後限電無法避免,就不宜和稀泥,在社論還鼓吹什"備援方案"誤使人民還抱著虛幻的期盼而應大聲疾呼嚴正指出民進黨提出的「非核家園推動法禍國殃民,全力鼓吹核電延役,核四商轉才是一個負責任的媒體應有的作為。



4 則留言:

  1. 廢核電力缺口以燃煤取代,技術可行、成本相當、對環境影響可接受,那廢核有何不可?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現有核電廠建廠費用均己折舊完畢,發電成本遠低於新燃煤電廠。
      2. 核電減碳功能巨大,是唯一大量減碳又省錢的方式。
      3. 除非政府立即推動彰工及深澳共四個燃煤機組計劃,其他新方案都緩不濟急。
      核能到底有何罪過非除之而後快?台灣非核家園政策完全違反世界潮流。

      刪除
  2. 核電在其他地廣人稀國家的確是可行選項,因為即使出現level 7之重大核事故,國家有承受能力。台灣國情不同,北部一旦出現level 7核事故,台灣經濟、社會、政治均無法承受

    (1.除非作者認為台灣出現Level 7核事故機率是0,但是我認為機率0說法不符合科學。
    2.當然作者也可以提出科學數據佐證,台灣北部若發生福島、車諾比level 7核事故,對台灣影響不大
    3.燃煤發電 - 技術可行、成本可接受、環境影響可容忍、風險可控管,看不出台灣非用核電不可的理由
    4.減碳?不要再用減碳說法來誤導台灣能源政策。美加世界大國都不理睬,京都議定書根本名存實亡。憑什麼台灣要自命清高,賭上台灣身家財產安全,替大國背負減碳使命
    )

    回覆刪除
    回覆
    1.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核安三問 - 包你不再恐核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