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駁斥能源局「一相功成萬民枯」新聞稿


本部落格上週寫了一篇「沈榮津升任副閣揆?一相功成萬民枯」,破解沈榮津高升的真正原因:蔡總統對沈在部長任內「不計毀譽」大力推動使台灣䝉受近兆元損失的離岸風電政策予以論功行賞。經濟部能源局在當天立即發佈新聞稿「澄清」本人文章。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9&menu_id=22333&news_id=89917

本人原想為文駁斥,但網路上已有高人先行駁斥。該高人臉書為「離岸風電55號」https://www.facebook.com/ofw55/,經常深入淺出引用國內外正確資訊揭發經濟部謊言。茲引用該臉書之兩節駁斥能源局之新聞稿如下供大家參考: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能源局的澄清稿仍然寫得很棒,只是永遠都有部份事實會不小心被忽略,很多「#但是」官員們來不及說明。

一、對,台灣的躉購費率每年審定後公告,每度電2018年5.8元,2019年5.5,2020年則是5.1元。

#但是,這不代表台電跟風場買電錢是每年調降的好嗎?新風場只要跟台電簽下購電合約(PPA),風場開始運轉後的二十年內,台電都要用合約簽定當年的躉購費率跟營運商買電。
如德國開發商wpd的雲林允能風場成功趕在2018年12月跟台電簽下PPA,等2021年底開始併網商轉,一直到2040年,台灣人都得用一度電5.8元跟他們買電!

二、2018年台灣公告的躉購價格5.8元跟英國2017-2020「完工」風場的平均履約價格相當,聽起來非常合理,總之我是信了。

#但是,能源局都講了,這邊比的是台灣2018、2019簽約時的躉購費率,最快如雲林允能風場預計商轉的時間是2021年底,被舉例當對照組的英國風場的費率卻是來自他們簽約的2014、2015或更早之前!還沒提到的是英國並非躉購FiT,採用的是Strike price而且合約期間只有15年;日本的9塊可是為了鼓勵廠商投入未來主流的浮動式風機技術發展,採用固定式風機的風場還是要競標啦。這篇澄清稿刻意拿找相同的數字做不對等的比較,但事實勝於雄辯。

三、 我國離岸風電基礎設備尚未完備,一直有人說拿台灣跟歐美先進國家比較不公平,這個不能同意再多了,雖然,此時講到高貴的躉購費率台灣這方面就不能跟歐美先進國家相比,不過我們的政策可是放眼打世界盃,準備與先進國家一較長短。
#但是,都是在差不多的的時間點開始離岸風電的建置,為什麼越南一喊就就是三塊多?越南如此先進國家的風電基礎設施就比台灣完備!? 再說,如法國、美國這種高工資、高物價、重稅賦的國家第一次建造大型離岸風場,開發商可以接受的躉購費率居然比台灣低?台灣用高貴躉購費率扶植出來的產業,以後真的能夠在國際市場競爭?
還有沒有哪些事實剛好被遺漏了?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與市場潮流背道而馳的離岸風電發展政策
這篇文不是要繼續講述台灣南波萬的離岸躉購費率有多高貴、其他國家有多便宜的事實,而是想討論台灣所謂高貴躉購政策能吸引外商投資、藉以扶植國內產業的罩門在哪裡。
被很多政府一言堂鐵粉最愛拿來對比證明「台灣的5.8/5.5根本很便宜」的鄰國日本,三月時公布了2020年最新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他們離岸風電費率真的訂在一度電36日圓,折合台幣約 9塊,狠狠比台灣貴了快一倍!但是,認真再看下去就會有但是,這9塊錢是使用漂浮式風機的離岸風場限定,固定式風機的風場是要競標、沒有躉購價的!

經濟部、歐洲開發商以及外圍人士在為離岸風電發展政策辯護時,最常講的101個理由是3.8GW超級遴選案是肩負讓歐洲廠商技術移轉的重大任務,所以才會給出超貴的躉購費率, 基樁與水下基礎轉階段的國產化進程更是常常被拿來宣傳。不過他們很少講的是3.8GW遴選風場通通是採用基樁固定風機的技術,平行世界的其他國家早把發展重點轉移到漂浮式風機的技術,日本即是如此。雖然他們的離岸風電政策慢於台灣,至少看清了產業發展的潮流,決心用高貴的躉購費率來鼓勵產業發展下一個世代的技術。

綜合來說,漂浮式風機技術可以讓更多深水海域也合適開發成離岸風場,有提高風力發電量、加速風場的建造時程、降低整體成本、減少對於海洋生態衝擊等優勢。過去幾年離岸風電產業進步之快已讓專家眾人驚訝,等2025年台灣西部沿海插滿數百隻黃金級的風機後,漂浮式風機也許早躍居市場主流,很多本土廠商還沒打國際盃,可能就要面對技術價值快速滑落或是產品轉型的壓力。

開發離岸風場政府沒有出錢是真的,但風場開始運轉後可是綁約20年要乖乖付很貴的買電錢。上看兩兆台幣的鉅資換回來的技術(姑且信其有),有沒有辦法讓台灣在未來繼續領先深思熟慮的日本大哥哥絕對是很大的問號!

參考資料:
日本經濟產業省
https://www.meti.go.jp/…/20…/03/20200323005/20200323005.html
2017年的經濟部技術處
https://www.moea.gov.tw/…/d…/industrytech/IndustryTech.aspx…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