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30日 星期日

地熱?前途仍多艱

                                         地熱電廠
本篇發表於風傳媒:地熱?前途仍多艱

上週各大媒體都以很大篇幅報導國內首座民營地熱電廠環評過關。依負責籌劃的蘭陽地熱資源公司高成炎董事長預估今年可完成第一口試驗井,可喜可賀。

但報載高董事長針對該計劃提出的一些數據,似乎與能源局數字不符。

報載該公司目標在4年內完成十口井,每口井1萬瓩(10MW),十口井共10萬瓩(100MW),完工後每年可供電8億度,相當核二廠十分之一發電量。高董事長指出該地熱計劃總經費約100億元,希望透過公民募資,兩年內募集10億元資金。

高董事長也將地熱成本與離岸風力成本相較,指出地熱每1000(1MW)成本為1億元,離岸風力每1000(1MW)成本為1.5億元。

這些數字與能源局公布數字都不相符。



下表為能源局公布數字:



設置成本
(元/
運維比例
(%)
年售電量
(度/瓩)
躉購費率
(元/度)
地熱
240,000
4.9
6400
5
離岸風力
160,000
3.5
3300
6

高董事長發言與該表相異之處有2:

1.依該表地熱發電每瓩每年可發電6400度,則該公司10口井共10萬瓩(100MW),每年可發電6.4億度,不是8億度。

2.能源局表格顯示離岸風機每1000(1MW)成本為1.6億元,但地熱每1000(1MW)成本為2.4億元,不是高董事長所說1億元。

第二點極為重要,能源局是依地熱每1000(1MW)設置成本為2.4億元核定躉購費率為每度5元。如果每1000(1MW)設置成本為1億元,躉購費率應降為每度2元。

此外依能源局而數字,10口井10萬瓩(100MW)的總設置成本應為240億元而不是該公司所稱100億元。

與核四建廠成本相較,核四完工約需3000億元每年可發電200億度。地熱投資2400億元,每年可發電64億度,難怪地熱電費如此〝高貴〞,為核四每度電的2.5

該公司聲稱計劃總經費約100億元,所以2年內集資目標訂為10億元。但實際計劃總經費約240億元,則向銀行貸款將高達230億元,自籌資金不到5%,財務槓桿也太大了吧。地熱鑿井有如鑽油井,並非百發百中,失敗率很高,銀行不擔心?貸得到款嗎?本人兩週前發表的〝綠能,融資是罩門〞中對綠能開發面臨的融資困境有詳細解說。

報上也刊載學者指出台灣地熱潛力為3300萬瓩(33GW),相當於11核四廠。此點也令人大惑不解。目前全球地熱電廠總裝置容量為12GW,小小台灣潛力為目前全球裝置容量3倍?

目前全球地熱電廠裝置量最大的五個國家為:美國、菲律賓、印尼、墨西哥、紐西蘭全都是火山活動頻繁國家。台灣並無活火山,台灣地熱資源只宜洗溫泉,要用來發電很拼,更不用說提供33GW電力了。

目前政府規劃地熱裝置容量在2020年要達15萬瓩(150MW),在2025年達20萬瓩(200MW),在2030年更要超過地熱資源極為豐富日本的一倍而達100萬瓩(1000MW),看來又是一個即將提早跳票的大餅。





2 則留言:

  1. 台灣地熱發電潛力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141740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參考本部落格:
      2013年7月5日
      地熱與基載電廠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