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布於聯合報: 民進黨應放棄非核家園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96498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報載經濟部綠能科技產業推動中心前副執行長鄭亦麟涉及收受賄賂,在任內協助綠能業者向台電施壓關說「饋電容量」。台南市調查處日昨發動大規模搜索行動,將鄭移送地檢署,鄭面對媒體詢問有無收賄,未發一語。
鄭亦麟曾任民進黨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副研究員,襄助小英能源政策首席智囊吳政忠編寫「新能源計劃」白皮書,是2016年總統大選民進黨能源政策操盤手之一。
鄭之專長領域為綠能發展及能源轉型,正是小英政府所急需,在大選後出任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主任。鄭在27歲即搭直升機般的擔任綠能中心副執長,曾引起渲然大波,但大家知道他的後台老板是政務委員吳政忠後,方知朝中有人好辦事。鄭之後還以「小英男孩」響亮封號行走江湖。
此次弊案主要涉及光電標案,但鄭對台灣綠能發展的主要「貢獻」其實是離岸風電。鄭亦麟在擔任綠能中心副執行長時力推離岸風電,曾說「台灣經濟已經很久沒有這麼令人興奮」,宣稱離岸風電將可帶動約1兆元的投資,創造2萬個就業機會。結果如何?強推離岸風電給台灣造成近兆元的巨大損失。
為何蔡政府力推綠電,其實與非核家園政策脫不了關係。為了填補廢核後每年400億度的無碳電力缺口,只好花兩兆元建設光電與風電。但與核電相較,光電與風電的能量密度極低,發同樣度數的電力,風光電需要超過百倍面積,完全不適合在人口密度全球數一數二的台灣發展。這也就是為何光電要設置於漁塭,風電要設置於海上。目前風光電提供台灣不到10%電力,但台灣綠電密度在全球已獨占鰲頭的原因。
近年綠電與民爭地,弊案頻傳,民眾漸漸醒悟以綠電取代核電政策之荒謬,上週核三延役公投以434萬贊成票輾壓151萬反對票,贊成反對比例約為3:1即為明証。
反核是個落伍的理念,以全球而言,30年前全球環保團體的聖杯或為「反核」,現在老早改變為「減碳」。台灣尤為特殊,30年前民進黨反核有其政治目的,年輕一代未必知道,當年民進黨反核最重要的口號並非環境保護而是「反核就是反獨裁」,將核能與國民黨「威權統治」掛勾,以反核集結社會上反對國民黨的力量。
但這口號極為荒誕,歐美不知有多少民主先進國家都有核能電廠,核能發電與專制威權有何因果關係?
目前台灣社會已經覺醒,核三公投3:1的比數,民意已經表達得不能再清楚,年輕人更是絕大多數擁核。在大罷免32:0失敗的壓力下,民進黨內竟然還有死不悔改的反核死硬派,還要繼續與社會上擁核共識對著幹,嫌輸得還不夠慘?嫌選票太多?
即使不以台灣前途為念,就算為了維持政權,民進黨都應該放棄非核家園政策,尊重民意,立即務實進行核電延役作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