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報載台大工學院機械、化工、材料等系在大學入學學測科目中不參採國文成績。個人對此一決定深感困惑,茲以台大工學院老校友身分表示一些淺見。
個人以為學習國文不外乎兩個目的,首先當然是培養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增進文化修養。許多人誤以為工程師只需要强調技術能力,不知道在社會上及職場中溝通能力同樣重要。工程師訓練十分嚴謹,養成工程師謹言慎行的性格。只知埋頭苦幹,甚至遭到誤解也疏於澄淸辯解,工程師此一性格對台灣社會已造成極大影響。
以個人專業能源領域而言,媒體上充斥錯誤論述。有許多沒有任何工程訓練及專業知識者十分不吝指點江山,為能源政策下指導棋,不幸錯誤百出。工程專業人士多只私下抱怨,很少出面澄清。久而久之這些外行人越來越大胆,竟成媒體寵兒,造成社會嚴重錯誤認知。早期非核家園政策如是,今日深度減碳政策亦然。
工程師疏於辯解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工作繁忙,無暇他顧。但另一原因恐為溝通訓練不足,對文字掌握能力稍有欠缺,不知如何以淺顯文字向一般民眾說明複雜技術問題。工程師溝通能力不但關乎個人職場升遷,甚至對國家前途都造成重大影響。
增加文化修養當然更為重要,大學為何要有「通識」教育?不也是為了避免學生在大學生涯劃地自限,只知學習專業科目?通識教育目的在於進行全人教育,培養學生衡平及更大的視野。多年前英國學者史諾就曾擔憂社會形成「兩種文化」,習科技者不讀莎士比亞,習文史者不知基本科學知識。但兩者對人類文化都有深遠影響,知識有缺陷難稱知識份子。
學生進台大工學院,希望畢業時是工程師而不是工程匠,師與匠的區別就是文化修養。當年在台大就讀時,依傅斯年校長早年規定,大一國文上學期讀史記,下學期唸左傳。一方面當然是學習優美文字,另一方面也使學生有機會與兩千年前的司馬遷與左丘明神交,累積學生文化厚度,增加學生文化修養。
重視國文代表重視溝通能力與文化修養,今日台灣教育有意識形態之爭,希望台大工學院不採計國文沒有此種因素。但不計本國文學,反而採計外文成績可能也是世界首創。台大是台灣教育界龍頭老大,任何決定都一定造成其他大學群起效尤。不計國文此等重大決定更是不可不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