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另一重點為引用“核能專家”賀立維言論,指責台電將核一廠“該退未退”的燃料棒繼續使用,會“爆發問題”。真的如此嗎? 個人去年出版的“反核謬論全破解”一書附錄6A引述三位正牌專家文章駁斥此一指控,詳下文。郝明義引用冒牌專家言論,在網路上廣為流傳,誤導民眾,應向全民道歉。
江仁台、張枝峰、許澄滄
日昨,媒體引述核工專家宜蘭人文基金會顧問賀立維個人說法:全世界400多個反應爐,沒有一個反應爐讓燃料棒延役。該退而未退的燃料棒,如和其他正常的燃料棒擺放在一起,恐使燃料匣嚴重變形,若控制棒因燃料匣嚴重彎曲被卡住,反應爐瞬間無法急停,將造成無法彌補核災。
筆者各在美國核能公司工作30多年,對「核工專家」賀立維胡言亂語,必須挺身澄清。首先,因為不同於核電廠有其安全年限,評斷燃料棒安全與否的關鍵限制是燃耗值(指該燃料棒核分裂反應的累積次數或總產生能量,是該燃料棒的產生功率與運轉天數的乘積),端視該燃料棒的產生功率與運轉天數而定,而不是賀立維所說的單只是運轉天數。不管更換多少燃料棒,留在反應爐內的燃料棒均會確認在其設計的燃耗限值內,無安全上顧慮。
賀立維自創新名詞「燃料棒延役」,以類比「電廠延役」,其實,只要累計燃耗仍低於燃耗限值即可,沒有燃料棒延役問題。
其次,由於核一乾式貯存場審查遲遲未過,台電採取將18個月換料改成12個月的權宜做法,換料期既然縮短,換94至98束燃料棒即可,這是正常的設計,而非如賀立維指責的台電「創舉」。
第三,基本上,在沸水式反應器的爐水環境中,燃料棒護套鋯合金的機械性質與抗腐蝕特性相當穩定,而高燃耗的燃料棒通常都放在核爐外圈,功率很低,就算放置時間加長兩倍,也絕不會變形。核爐外圈功率很低,通常連控制棒都不需要,又何來核災?延長燃料棒退出爐心時間,只會因燃料濃度不足而使反應器功率下降,只會影響發電量,使下一運轉周期無法達到18個月,完全不存在安全顧慮。
以上燃耗的安全限值,管制機構在電力公司更換燃料、整體爐心的燃料布局、運轉安全分析和控制機制等,都會嚴審監督,報載「原能會認為安全無虞,不需審查」,是不實的報導。至於台電為何如此作為,因乾式貯存計畫受阻,使得用過燃料池剩餘空間不足,其後果是下一個燃料周期可能無法運轉到18個月;假設只運轉12個月就要大修更換燃料,犧牲的只是運轉的經濟效益(變低),也就是導致台電虧損,結果是全民埋單,因為台電是國營的。反核者的無知導致新北市政府的阻撓,何其無理!
賀立維雖有核工博士頭銜,但1988年張憲義副所長叛逃後,背景相近的他,便迅速辦理軍職退休,離開核能界。看他近年的反核言談,外行充內行,成為立委、基金會、媒體等寵兒,將台灣民眾嚇得皮皮挫。又,他身受國家栽培,竟枉顧我國是全球核安排名績優者,一再頂著專家光環,在大眾傳媒上,以不實言論煽動反核,處心積慮將核能排除於台灣獨立電網的發電選項。
(作者依序為美華核能協會會長、
美國西屋公司核能服務部亞洲客戶計劃前總經理、
美國核能公司資深工程師)
美國西屋公司核能服務部亞洲客戶計劃前總經理、
美國核能公司資深工程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